碳中和大背景下,為進一步提升杭能環境在碳中和領域的技術能力,杭能環境特別邀請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衛權博士在杭能作了《全國碳交易市場現狀與前景》的報告分享,重點闡述了碳交易市場現狀與前景、碳排放面臨的國內外形勢、碳交易為可再生能源企業帶來的新機遇。
政策導向指引 全面推進碳市場建設
當前,國家對碳減排非常重視,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鄭重宣布碳中和目標:2030年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韓正副總理在10月13日的生態環境部座談會上進一步強調要圍繞落實我國新的二氧化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愿景,組織編制“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制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
圖|杭能相關人員參會
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行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隨著碳減排成為各行各業的發展重點,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行業也迎來國內國際發展形勢機遇期。一方面,國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都需要大力減少碳排放,中國在第75屆聯合國代表大會上提出的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是綱領性文件,將給各行各業帶來巨大的變化,其中包含環保領域;另一方面,碳中和已經成為全球新一輪的競爭焦點,由此將產生新的競爭與合作關系,創造新的商業機遇,成為全球新的經濟引擎。
對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行業而言,碳交易對企業帶來經濟、生態的雙重助益,通過碳交易的實施,提高項目投資回報率的同時能夠拓展融資渠道,發展碳資產、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金融資產;大型能源企業亦可通過投資建設低碳沼氣項目提升企業形象,優化企業綠色產業布局,提高企業持續發展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天然氣是目前唯一成熟的“負碳排放”能源,在有效增加可再生清潔能源供給的同時,兼具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改善土壤地力和治理農業污染等多重屬性。
杭能環境持續進行碳減排探索
杭能環境是沼氣領域碳減排的先行者,在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時期,杭能環境所建項目便已投身碳交易市場。杭能環境建設的山東民和3MW沼氣發電項目于2009年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清潔發展機制執行董事會(CDM EB)注冊成功,是我國注冊的首個特大型沼氣工程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年減排量可達6.6萬噸CO2當量。
圖|山東民和牧業(一期)3MW沼氣發電項目
北京德青源2MW沼氣發電項目、內蒙古蒙牛澳亞牧場沼氣發電項目等杭能環境建設的大型沼氣發電技術示范工程先后于2010年、2011年在CDM EB注冊成功,可分別減排二氧化碳5.7萬噸CO2當量/年、1.7萬噸CO2當量/年。
圖|北京德青源2MW沼氣發電項目
未來,杭能環境將積極探索并參與到碳交易市場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釋放沼氣作為可再生能源的潛力,推廣沼氣作為清潔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貢獻力量。